为积极发挥专业技术优势,精准掌握农村土壤环境状况,助力农业可持续发展,6月27日至30日,滁州职业技术学院食品与环境工程学院“色谱分析兴趣小组”的成员们来到滁州市全国文明村镇——姑塘村开展土壤污染物检测“三下乡”实践活动。
第一天,实践团队首先抵达姑塘村委会,与村两委举行座谈。带队老师王磊明确表示:“我们希望通过专业检测,尤其是针对苯并噻唑类等与工农业活动密切相关的一类新兴污染物开展分析,为该村能够培育出更多优质高产的农作物提供系统科学的依据。”
交谈中,实践团队了解到该村主要种植的农作物种类以及常用的肥料和农药,并结合苯并噻唑类污染物的来源,初步分析土壤潜在风险点。
学生代表胡婉婉详细介绍了苯并噻唑类污染物的危害性以及可能的污染途径,同时普及了土壤污染防治知识,引发了热烈讨论。
村书记曹文宏说道:“你们提到的苯并噻唑类污染物,生物累积性强、难降解,它们一旦进入土壤会改变土壤的性质,使农作物减产,危害如此严重,让我们意识到土壤保护得更精细才行。”并就相关问题深入咨询,师生们结合专业知识一一解答。
在村农业技术员的带领下,实践团队前往田间采样。村西头的水稻田和玉米地上,学生们严格按照土壤采样要求规范采样,三牛平台注册采集0-20厘米耕层土壤:“这个深度是农作物根系主要活动区,也是苯并噻唑类污染物易积累的区域。”
当看到附近有一处面积较大的河水时,考虑到大气中的苯并噻唑物质会随着雨水聚集在河水中,再迁移至周围土壤,实践团队在河水畔又采集了多份岸边土壤。
在近两个小时的考察、研判和选址中,共采集土样27份,其中18份来自农作物主要种植区。
回校后,实践团队立刻投入到土壤检测工作。团队成员首先对土壤样品进行制备,学生杜峰介绍到:“我们首先将土样阴干、研碎后过筛,然后取适量土样并加入提取溶剂,经超声提取、吸附剂净化、氮吹浓缩后过微孔滤膜制得样品。”
制备好样品后,团队成员按照优化好的检测方法,启动高效液相色谱仪开始检测。团队成员紧盯电脑屏幕上的色谱分析图,认真记录并反复验证数据,经处理后形成检测报告。6月30日,姑塘村迎来了喜人的消息:27份土样均未检测出目标污染物,说明姑塘村土壤生态良好。听到这一消息,村民们无疑吃下了一颗定心丸,纷纷表示更有信心种植出优质高产的农作物。
此次活动是高校服务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学生们表示:“土壤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土壤的质量直接关系着人类的生存和健康。作为应用化工技术专业的学生,我们应积极发挥专业优势,守护好一方净土。”
接下来,实践团队将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进一步拓展该项目在更多领域的应用研究,确保服务乡村振兴永远在路上。
网站内所有新闻页面未标有来源:“安青网-安徽青年报”或“安青网”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安青网联系。转载稿件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学校事再小,也是大事”八旬老党员退岗不褪色、初心永不忘
团聚“新”青年 激发“新”活力天长市快递行业团工委正式成立
“学校事再小,也是大事”八旬老党员退岗不褪色、初心永不忘
团聚“新”青年 激发“新”活力天长市快递行业团工委正式成立
当得知荣获2024年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银奖的那一刻,宫慧茹和她的队友们激动得相拥而泣。